哪些因素導致精子數量減少

近年來,男性精子大幅度減少,10年減少近三分之一,精子數量下降超出想像,畸形劣質精子比例增大,引起全球關注。在19世紀中葉,英國生物學家(也有說博物學家的)達爾文寫就《物種起源》,使其在生物科學領域獨樹一幟。時隔約150年,生物仍在不斷進化,但達爾文當初或許沒想到,生物的退化恐怕已經快於進化,研究生物退化和物種毀滅遠比研究物種起源和生物進化要緊得多。

  生物的進化和退化是由漫長的自然過程實現的,除非遭遇天災,譬如恐龍在地球上的消失。近150年間,地球並未遭遇可怕的天災,其間,生物的進化快了還是慢了,尚未有權威的新的研究結論出來,但生物的退化和毀滅卻呈現出幾何級數的加速。就說精子,英國科學家的研究結論是:上世紀40年代,成年男性每毫升精液中平均含精子1.3億個;上世紀90年代初,下降到8700萬個;到了去年,這個平均數又下降了29%,降至6200萬個,少於2000萬個的男性比例多達15%。

  一般認為,男性每毫升精液中精子個數應該超過6000萬個以上方可使卵子受精,拿此槓槓劃條線,意味著15%的成年男性成了“廢人”。

  環境惡化、生態變異,導致生殖異常——人們慣於從“宏觀”視角痛斥謀害精子的元兇。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也難脫干係——人們又慣於從社會生活層面指斥謀害精子的元兇。筆者認為,更該從經濟的角度——“經濟男人”的角度切題。

  儘管女性已越來越深入地參與到政治、經濟生活中來,但到目前為止,主宰這個世界經濟發展的主體,仍然是男人。從決策層到實施層,由執行層到具體的勞作層,莫不如此。正是這個層面上的成年男人變得越來越“經濟”,越來越像一群“經濟動物”,地球才遭致幾近瘋狂的索取,自然和社會生態才變得如此脆弱不堪。環境惡化、生態變異、生殖異常等連鎖反應,有哪一項不是人類的罪過,尤其是“經濟男人”的罪過?

  資源是稀缺的——作為西方經濟學的“假說”之一,這句話已在人類經濟發展實踐中得到反复確證。“經濟男人”的思維和行為方式觀其表象,是以追求政治的、軍事的、經濟的、文化的和社會的不同目標來實現的,但最後的落腳點,都表現為索取、掠奪和對稀缺資源的浪費。造物主當然要對人類進行報復。如今,這種報復正以謀殺精子的形式實現。

  男性精子呈幾何級數減少,人類繁衍生息的隱患也成幾何級數“放大”,若不加控制,後果是不言而喻的。這就要求人類,特別是“經濟男人”,尤其是處於經濟發展決策和實施層面的“經濟男人”,減少“經濟”的成色,增加“自然”和“生態”的成色。落實於思維,應樹立可持續的發展觀;見之於行為,切莫吃光子孫的飯。